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心酸的故事。
一位畢業幾年的女孩因為叫的牛肉麵裡肉塊少和老板爭執起來,結果哭了。
哭的原因不是因為牛肉多少,而是如她所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女孩畢業之後打拼幾年,誰想畢業之後還在因為碗裡的幾塊牛肉和別人爭執,細細想來,如果她單位時間價值夠高,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她是不會將精力放在討價還價上的。她的那兩行淚,是對自己現在狀態和過往經歷的一種否定和哭訴。

經濟學有個概念,叫「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簡單打個比方,你有一百塊錢,能吃一頓飯,也能看一場電影,你去看電影了,你的機會成本就是這頓飯。
又如,你周末兩天可以用來旅遊也可以用來看《論語》,你在家看《論語》了,旅遊及其快樂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換句話說,我做的事情價值多少,是由我放棄的事情反映出來的,而我放棄的事情,也是由我做的事情的價值反映的。
價值這東西不好說,因人而異。
但是生活經驗直覺告訴我:一個人相關價值是可以從他的抉擇中判斷出來。同樣的資源你怎麼分,同樣的抉擇你怎麼選,將一個人的層次與特質表露無疑。

你的心中孰輕孰重,孰優孰劣,在你實際行動的詮釋下,一切的言語都是很蒼白無力的:你做了什麼,你就是什麼,值什麼。

如果你為了電影票錢和女朋友斤斤計較導致分開,你們的愛情就值這幾百塊錢;
如果你因為一個廉價花瓶碎了,打得孩子再也不敢自由玩耍,你孩子的好奇心也就值這個花瓶;
如果你因為幾次加班,就跟上司大發脾氣吵鬧不可開交,你的前途也就值這幾次加班費。
如果你放棄驕傲和任性也要挽回你親愛的另一半,你的另一半對你來說價值就高於你的自負和倔強;
如果你放棄享樂和縱欲,堅持努力和進步,你對成功的追求和渴望的價值就高於你對純粹欲望快感刺激的多巴胺。

做什麼價碼的事,就是什麼價碼的人;
為了什麼價碼的人事嘔氣或執拗,就配什麼價碼的苦難和榮耀。

微信公眾關注號:ICUcard(沈唐我懂你諮詢)

~CandyShen沈唐

微信公眾號QRcod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 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